- 戚城
- 俗称孔悝城。
在河南濮阳市城北5公里。
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,卫成公六年(公元前629年)由楚丘徙都濮阳后,即成为各国诸侯七次会盟的名城,也是晋卫两国争夺的要地。
城为正方形,周长1,520米,有四门。
城墙高出地面8.3米,最宽处为16.5米,大部分保存完好。
与春秋记载的戚城情况基本相符。
戚城上部为汉代加筑,与《水经注》“戚,卫之河上邑,汉高帝十二年封将军李必为诸侯国”的记载相符。
城东36—80米处有东西并列的两个土丘,传系孔悝及母卫良娣墓。
城东北1.5公里处,有一座5,000平方米的土丘,传为蒯瞶台。
城东北700米处传为子路墓址。
城址一带历代碑刻甚多。
主城墙夯层内出土仰韶文化的红陶钵,龙山文化的陶碗、陶鼎、陶缸,商代的大口尊、薄胎绳纹鬲,以及周代矮足鬲陶片等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